您当前的位置 : 宁海新闻网 > 校园风

一湖诗韵醉江南

www.nhnews.com.cn      宁海新闻网     2025年09月17日 00:13:20

  城东小学504班龚思予

  指导老师冯冰冰

  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”苏子千年前的吟唱,让我对西湖心生向往。终于,我与父母踏进这片诗意萦绕之地。

  从断桥出发,我忍不住想象白娘子撑着罗伞走过的模样。石桥像彩虹卧在水上,岸边柳树垂下绿帘子,我们踩着白堤向西走,脚下仿佛还留着白居易“绿杨阴里白沙堤”的诗香。风软软地拂面,游人的笑声里,好像还混着古人吟诗作对的调子。

  绕过孤山,山如青螺浮于玉盘。林和靖先生的放鹤亭静立其间,虽听不见仙鹤鸣叫,石阶旁几株梅树却枝影横斜,凑近了闻,犹有暗香浮动,就像古贤留下的清香。亭下湖水澄澈,映着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
  行至苏堤,六座桥边的烟柳渐渐迷住了眼睛。苏东坡当年疏浚西湖时修的长堤,把湖水分成两半,春天时桃花红、柳叶绿,像铺开的彩绸。站在映波桥头,看鱼群在水里抢食,瞬间懂了“花港观鱼”的妙处——鱼鳞在阳光下闪闪烁烁,搅碎了水里的云影,也搅得人心头发软。

  来到夕照山脚,雷峰塔的金顶正对着太阳,像插在青山鬓角的金簪。虽不是傍晚,但塔影压在水上,传说里镇压白蛇的故事,好像随着水波轻轻漾开。远处南屏山如黛色屏风,净慈寺的飞檐半隐在层叠树影里。风过处,我仿佛看见湖畔莲叶接天,碧色漫到云脚——懂了杨万里笔下“映日荷花别样红”的意趣。要是这时传来钟声,大概就是“南屏晚钟”的意境吧。

  日影悄然西斜,我们坐在湖边长椅歇脚。湖水被染成金红色,游船划过水面,留下长长的波痕。恍惚间,好像船里坐满了古代的诗人,和我们一起在这幅水墨画里漫游。西湖的美,真像东坡说的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,晴天好看,雨天也好看;早晨的长堤好看,傍晚的古塔也好看。

  归途,回首烟波浩渺处,西湖已非眼中景,而成了心头一方温润的印——原来走过诗里的桥,望过词中的山,这湖水就会悄悄流进血脉里。这一湖盛满诗词与传说的碧水,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之美,更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,激励我去探寻更多诗与远方的故事。

  编辑点评

  《与西湖两不厌》于细微处见真意,写水,写荷,写暮色,文字凝练典雅,修辞手法丰富,精妙运用比喻、拟人,画面感极强,如一幅写意水墨。物我相融。结尾“不在十景虚名,而在与万物相看不厌的会心”让文章有了思想重量。《一湖诗韵醉江南》重在文化寻踪,以游览路线串起全文,以清晰的脉络和鲜活的联想,展示了西湖的文化底蕴。语言平实流畅,诗与景无缝衔接,互为映衬。两者虽风格不同,但都是极具韵味的优秀写景散文。

责任编辑: 吴国静    稿源宁海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