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民点赞“健康守护者”
益路同行
记者沈鑫通讯员杨婷婷
清晨,跃龙街道兴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已排起队伍。82岁的潘奶奶熟练地卷起袖子:“每周三来量血压,每月21日测血糖,比记日记还准时。”她指着墙上“健康服务”的时间表笑道,“你看,周五还能去红暖驿站量,方便得很!”
走进兴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一面挂满荣誉证书的“志愿墙”格外醒目:宁波市“十好百佳优秀民间组织”、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优秀实践案例、宁海县公益创投项目……这些荣誉背后,是一支由41名医务志愿者组成的“健康守护者联盟”。
兴圃社区的“健康故事”得从2007年说起。那年,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,不少老人为了量血压、测血糖得跑老远,上班族也抱怨没时间看病。于是,社区决定把辖区里的医生资源“盘活”——22名在职和退休的医生志愿者被集结起来,成立了健康教育促进会。“刚开始就是测测血压、发发宣传单,后来慢慢有了夜诊、小儿问诊,现在连中医推拿、耳穴压豆都有了。”促进会会长葛宏兵医生说道。
最受欢迎的要数每月28日的“公益夜诊”。晚上6点半,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就亮起来了,县第一医院、中医院的专家轮流坐诊。“我下班晚,以前有点小毛病都拖着,现在夜诊到8点,下班顺路过来就能看。”在附近上班的林巧琪说。夜诊不仅方便了上班族,也让不少慢病患者受益。65岁的陈邦宇大爷有高血压,以前总得让儿子请假陪他去医院,现在夜诊时医生直接给他调整了用药方案,还建了健康档案。“医生说我控制得不错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陈大爷笑着说。
要说社区里最“抢手”的服务,还得是每月第二个周六的“小儿问诊”。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专家专门来社区,解答家长关于孩子身高、性早熟、近视等问题。“我家孩子以前有点矮,总担心是不是发育慢,现在专家每月来,测了骨龄、给了针对性的建议,我们心里有底了。”带着8岁儿子来咨询的杨洁说。除了问诊,社区还办了多场健康讲座,教家长怎么给孩子做辅食、怎么预防近视,连药膳怎么熬都手把手教。
这些便民服务能“落地”,离不开社区的“巧心思”。他们通过“党建+志愿”模式,把辖区里的医生党员发动起来,和县妇幼保健院、县第一医院等党支部结对,既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,又让资源“下沉”到社区。现在,社区里不仅有固定的义诊室,还在物业小区设了“楼下问诊点”,真正把服务送到居民“家门口”。“我们不仅要做医疗资源的‘搬运工’,更要成为健康理念的‘传播者’。”促进会秘书长王晓英医生表示,通过每年8场健康讲座、156次慢病俱乐部活动,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,社区高血压控制率从65%提升至82%。
服务好了,居民的健康意识也上来了。社区的“锋领医生”在线上网格群中“亮身份”,社区里建了多个健康微信群,医生志愿者在线答疑,不定期发健康小知识。去年,社区办了场“健康市集”,中医推拿、耳穴压豆、药膳品尝,居民边玩边学,热闹得像过节。如今,兴圃社区的“健康网”越织越密。从每周的量血压、测血糖,到每月的夜诊、小儿问诊,再到不定期的健康市集、健康讲座等多样化特色服务,年均服务超10000人次。
社区党委书记邬宁崖说,这个让13000余名居民“近”享专业医疗服务的社区,正在完善“家门口的问诊平台”,把便民医疗服务搬到居民“楼下”,构建起健康守护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