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宁海新闻网 > 缑乡风情

造园师

www.nhnews.com.cn      宁海新闻网     2025年04月24日 23:06:07

  应敏明

  缑城,有个造园师,个子不高,相貌平凡,不太说话,混在一群陌生人中间,可以忽略不计,但在一群熟人中,他始终是个聚焦点,大家都会顾及他的情绪,不会冷落他。他好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,他有自己的世界,看似波澜不惊,其实内心澎湃。虽然,我们相熟几十年,但平时各忙各的,很少碰面,更难得约在一起吃上一顿饭。上几天,约好一起聚餐,他一家三口都来了。那天,他穿得很整齐,很有耐心地跟我们这群人呆上了几个小时,既倾听又诉说,这现象对他来说是少有的。

  平时,他是一个内心和行为都很孤独的人。有一年,面对这纷繁的世界,他感到厌倦了,就一个人背着一条猎枪,在中缅边境的原始森林边呆了一年多,历经枯寂,但练就了他空灵的心境。

  他爷爷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厨师,当年他爷爷在上海滩,给国民党上将汤恩伯做厨子,他父亲是缑城第一名厨。他十八岁时做的第一份职业是学裁缝,当年他的裁缝师父看好他,他双手灵巧,心思缜密,说他今后定能成为大裁缝。最后,他终究没有沿着师父说的轨迹走下去,但是他把他的人生裁剪得很好。

  刚认识他时,只知道他喜欢打猎,他家里有条双管猎枪,进口的,平时就挂在屋内白墙壁上,当年,我就觉得这比挂任何物件在家里,都来得有腔调。他平时讲话轻轻腔,但分量十足,江湖上也传有他的故事。那年月人家上山都用土枪打猎,土狗追猎,他就已经背上洋猎枪,带上洋猎狗了。那时候,秋后缑城的山山岗岗,都穿梭着他的身影。因为祖上是名厨,他有厨子的基因,打来的野味,都能被他烹饪得色香味齐全,让人啧啧称奇。

  早年,他是盆景师。他一有空就喜欢逛跃龙山。跃龙山是缑城之名山,山不高,上有文峰塔,南坡有千丈岩,西坡上长有一种叫溪椤的古树,树大,要二人合抱,树枝树身缠满了古藤,树干向路边倾斜。春夏秋冬,他都会按照季节点,来此处欣赏古树,一次他可看上几个时辰。他说,如果这些古树能缩小,就是最好的盆景,是很好的临水式。他还说,这古树自然生长,看似无章法可言,但自然造非人力可为,魅力更甚。当年,他养的一株临水式雀梅盆景,获国家级赛事金奖,同是盆栽名家的香港人出资120万元人民币,想收藏,他死活不让。

  二十年前,他开始造园,遍访自然山水,取景取势,无师自通。他擅丹青,造园前都是先手绘图纸,按图施工,临场发挥。有次,他应邀在阳明故乡余姚造私家园林,正好园林内北边有个小山体,施工时看来看去,山体一边需要向右移动一下,空间才空灵和协调。山体自然没法移,他就通过移了一块巨石,植了一株大树,让人感觉到山体向右移了,和明代李渔“取景在借”的造园之法不谋而合。工程完成,主人站在远处定睛一看,深为他造园的能力所折服。

  最近,他刚造好甬上东钱湖堤上园林,绵延数公里,用石数万吨,采用古树无数,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给东钱湖添了一处堤边仙境。造园空隙,他会在东钱湖里钓鱼消遣。他问我,有没有听说过有人能听到水中鱼游来的声音?我说没有,他说他能听到。钓鱼时,他会找上个好位置撒上香料,过一刻钟,他就会屏息静气侧耳听鱼声,他有特殊超强的声音感,有鱼群来,一种磁波就会传进他的耳朵,他就会马上放钓,东钱湖的“车朋鱼”就会很凶地来吃他的鱼饵,这一般会延续一个时辰,时辰一过鱼群就会消退的。

  明代造园家计成说:“园地惟山林最胜,有高有凹,有曲有深,有峻而悬,有平而坦,自成天然之趣,不烦人事之工。”惟有对自然高度敏感的人,才能造出好园,他算一个。

责任编辑: 吴国静    稿源宁海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