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花开各有韵,人间贵相知
- www.nhnews.com.cn 宁海新闻网 2025年04月18日 09:13:11
-
杨秀蓉
清明时节的浪漫,大抵是被花事勾着走的。当四月的花旦接过春日的飞花令,漫山遍野便成了它们的戏台——早樱的素白刚谢了幕,晚樱的粉云便漫上枝头,连风都染了三分柔媚。我与友人巡查时穿行花海,看游人在花影里追逐光影,恍惚间竟觉时光也变得清甜。
清茹忽然指着枝头问:“这花会结果吗?”我忆起早樱成熟时的情景,那年见保安摘下紫黑小果送入口中,才惊觉樱花除了烂漫,竟也藏着这般烟火气。另一位好友却指着杜鹃纳闷:“为何这花不香?”我怔住——幼时总被叮嘱“柴排花的花蕊不可食”,却从未细想过,原来有些花本就以姿容取胜,香韵并非必需。她嘟囔着“花不都该是香的吗”,倒让我望向整片樱花林:千枝复万枝,万朵压枝低,人们沉醉其间,未必是为了花香。
友人离去后,这句话像一片沾露的花瓣,轻轻落在心湖。何止是花呢?世人总爱给万物套上既定的模子:说杨梅开花便不结果,便信了;说男人当为君子、女人应为贤妻,便信了。可当我坐在天河亭中环顾园景,杜鹃的热烈、山茶的端庄、兰花的清幽、紫藤的缠绵,哪一种不是独特的存在?梅花报春、蔷薇送夏、桂花吟秋、松竹迎冬,四季花事从不如约雷同,恰如人间千万种姿态,本就该各有韵致。
忽然想起宋人诗句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”自然从不会苛责梅花不似牡丹华贵,也不要求松树学垂柳婀娜。人既为自然所育,又何必总在自己的方圆里丈量他人呢?若强求工人演奏名曲、牧童发表高论,便如让杜鹃效仿幽兰的雅致、含羞草学松柏的刚劲,终究是错付了天地赋予的本真。
古人说“知人善任”,贵在一个“知”字。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高山流水,子路死后孔子痛惜“无人再直言我过”,这相知相惜的境界,恰如赏花人懂得不同花树的禀赋:梅可映雪,兰宜伴读,松竹可入画,蔷薇能架香。善用其长,便是让每一种存在都绽放独特的光彩,而非削足适履,将万千枝叶都修成同一个模样。
可惜世人常困于“应该”的迷障:怪孩子成绩不佳,便苛责先生;嫌妻子饭菜不合口味,便颐指气使;与朋友意见相左,便费尽心思强求认同。却忘了,这世上最动人的风景,从来都是“各美其美”——就像此刻满庭花草,杜鹃不必学桂花的甜香,樱花无需有梅花的孤高,它们自在生长的姿态,早已构成了春天最完整的画卷。
风过天河亭,送来几缕若有若无的花香。忽然懂得,所谓智慧,不过是学会像对待花木那样对待人间:看山便赏山的巍峨,观水便叹水的潺湲,遇人便惜人的独特。当我们不再执着于“花必须香”的执念,便会发现,每一种生命的存在本身,已是天地最动人的馈赠。
- 责任编辑: 邱雯雯 稿源: 宁海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