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0574-65510000
新闻传真:0574-65577900
邮箱:nhnews@cnnb.com.cn
您当前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 >  宁海新闻网  >  文艺频道  >  雁苍山  >  往事如烟
     高级检索
 
笔能扛鼎布巨石
http://www.nhnews.com.cn   宁海新闻网  2022年03月18日 08:45:00

  应可军

  对潘天寿先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点,有的评论者认为可以用“大、重、奇、工”四字来概括。大,指大气磅礴。重,指有分量,不轻浮。奇,奇特,但奇而不怪。工,指功夫深,谨严精微而没有雕琢的痕迹。用“高风峻骨”四字,似乎更加恰当地概括了潘天寿先生绘画艺术的壮美基调。潘天寿绘画的这一艺术基调,可以说是传统绘画重骨气的审美趣味的继承和发展。

  五代荆浩曾说:“生死刚正谓之骨,迹画不败谓之气”,“骨”乃指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而造成的刚劲结构,是实体;“气”乃指这刚劲的实体中到处流贯的生命活力和对人的精神的强大作用。潘画中的“骨”坚强无比,而“气”则极为浩大而刚正,于是就形成了其作品高风峻骨的壮美艺术基调。这种艺术基调又是和画家高尚的品格、刚直不阿的精神分不开的。潘天寿作为一个人,老实、淳朴,平易近人,心怀坦荡,没有小脑筋,不会转弯抹角。他有农民的勤劳、朴实、实干,又有知识分子的文雅和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专心。他的一切都是大大方方的,精神里有一股浩然正气。他曾说过:“作诗画画都要以气为胜。”“有至大、至刚、至中、至正之气,蕴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,为事必得其全,旁及艺事,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。”潘画之所以有极高的成就,离不开画家高超的技巧,更离不开他高尚的人品和丰富、深刻的学养。

  潘天寿先生爱画巨大的岩石,每作必有奇局,结构险中求平衡,形能精简而意远,勾石方长起棱角,墨韵浓、重、焦、淡相渗叠,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练和沉健。用极简括的笔墨画极大的岩石。在他的画作中,处处都可看到巨大岩石,画面非常大气,艺术非常高雅,其力千钧,可透纸背,这是前无古人的画法,特别能引人注目。怪不得黄宾虹先生誉其“笔能扛鼎”。吴茀之先生曾分析道,潘画的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,经常采用“造险”、“破险”的手法。常见潘老首先大胆画出一块巨型磐石,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,这种构图使人觉得画家已入险境,无法收拾,因为这样大的石头容易扼塞气势。这就是所谓“造险”,亦即画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。但潘老却胸有成竹,提笔四顾,临见妙裁,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,就转危为安,使画面上物象的位置,关系不但平衡,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。《庭院小景》可作为运用“造险”和“破险”手法的实例。画家先画一巨石作对称状,似乎很板,但在石上画一立猫,在石隙中点缀一些花草,就化刻板为神奇了。如《雄视》一画,有一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,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,其余的物象或空白所占的面积,都无法与它相比。因此,这一巨石就给人以惊险、强大、威力无比的感觉;加上巨石上巍然屹立两只秃鹫,皆向不同方向虎视眈眈,“雄视”这一主题就被极为有力地揭示出来了。有时竟将实转为虚,口袋取巨石之边线,使之空灵,以数行小字装点其间,如闲花野草,似出非也;将石外空间之虚,以林木花草虚托实取,使之生活自然与艺术境界互为照映,虚不实,实不板,疏密有致,生气勃然。

  为什么潘天寿对石头情有独钟呢?这还得从潘天寿少年时说起。1913年夏,潘天寿还在县立正学高级小学读书时,利用假期,帮父亲、叔父续修《上金金氏宗谱》,谱中刊有金氏历代祖茔坐落示意图14幅,据村民反映这是潘天寿当年亲手绘制的。为保证图示准确,他和年龄相仿的村民多次到相见岭、马兰岭和雷婆头峰一带勘察、写生。最有代表性的是“嶙峋对峙撑高峰,俨若双鸡斗舞容”的斗鸡岩,两块硕大的山岩,分别在两座山坡相对而峙,至今尚在,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。1962年潘天寿的国画作品《记写少年时故乡山村所见》中的巨岩山花,就是取材于此地的岩石。

  雷婆头峰除这两大巨岩外,还有酷肖动物、人物的岩石到处可见,为什么雷婆头峰有这么多不同的岩石呢?传说神仙为了造桥,将别处的岩石均化成牛羊赶到此地时,因鸡啼天亮再无法作法造桥,无奈把岩石遗留在此地。这为童年的潘天寿在临摹《芥子园画谱》时,提供了一个大自然画法的机会。

  当年潘天寿也经常来山水南岙,一半原因是为了看岩头,可见少年潘天寿对石头就怀有深深的情缘。《潘天寿诗存》中曾提到竹口亲友当时的热情情景:“亲友何殷勤,握手不我还。既还又相送,送我到中山。”其中之一就有南岙的葛圣雷,至今他还留有与潘天寿合影和赠画的照片,画面上题款为“人在三门湾象山港之间”。

  宁海境内山体连绵,更有众多奇岩怪石,如登上帽峰山顶,眺望三门湾、象山港,其情其境,可以佐证。境内峭岩奇石多,有龙轭、印封、千丈、双叠、开口、鸡冠、天排、老鹰等名称,特别是乌岩洞侧的叠石,“因遗两拳石,叠作一仙岩”,右看如鹰,左看似剑。如《汉书》就有记载的天门山,今人称桶盘山,更是巨岩垒垒。诗人咏有:“峭壁岩常合,悬崖石自封”、“四壁岩封惊虎踞,三围石锁讶龙蟠”等数十首诗篇。还有蛇蟠岛、前方头、伍山石宕,再加雁苍山、大松溪、五松坑等地,都布满着千姿百态的岩石,这些奇石造就了历代乡贤的性格特点,如罗适、郑霖、叶梦鼎、胡三省、舒岳祥、方孝孺、王锡桐、柔石等,他们有着高山一样的骨骼,敢坚持正义,敢斗争,有一种“台州式的硬气”。潘天寿也是如此。他爱用“强其骨”的闲章,其意自明,岩有风骨,而风骨是作者刚正的气质和高昂的情操在作品中的外化。潘天寿擅长用笔,讲究骨气美。他曾提到“吾国绘画以笔线为架构,故以线为骨。骨须有骨气;骨气者,骨之质也。”以此表达对象内心活动的基础,中国画用笔的骨气美与民族绘画的特有气派,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、内在活力与画家本人的感情气质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。宁海人历来重气节、重风骨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士可杀不可辱,构成道德构架。潘天寿将宁海人的骨气意念融入绘画骨法用笔中,表现出粗、重、硬、直、转的线条造型,产生了深厚、凝练、老辣、稚拙的艺术效果。一方山水养一方人,可以说,潘天寿能成为一代国画大师,与他家乡山水的熏陶是分不开的。

  一代大师去了,去到他热爱的山水天地间。于是,又听到他的声音远远地传来:“我年轻的时候,喜欢往野地里跑,对着山,看半天;对着水,看半天;眼睛在看,心里在想,想那些山和水有关系的事情,其实都是人的事情……我所以和山水交上了朋友,和花草树木交上了朋友,有时一人自言自语,人家说,你是在和石头说话吧!我说,石头就是我自家呀!”

录入:葛艺  责任编辑:葛艺  稿源:宁海新闻网
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】 【 默认字体】 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  
  新闻推荐:
·荐书
·《潘天寿》卷首语
·《细读潘天寿》自序
·亲子专家来宁海授课
·筑起“全民反诈”防线
·文明创建 人人有责
·加强针接种突破37万针
·宁海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...
·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模块上线
·“城中村”卫生环境堪忧
  图片推荐:
电影《故事之恋》拍摄正酣
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
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
《宁波旧影》见证百年沧桑
西餐大师炼成记
乐享春游
⊕《今日宁海》速览